复旦大学医学院2010级在读研究生黄某遭同寝室室友林某投毒身亡。警方现已控制嫌疑人林某,投毒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。生于1985年的黄某不久前刚获得直升博士生机会(详见本报A12版)。
林某还没有履行过天使的职责,却先沦丧为毒害室友的恶魔。是怎样邪恶的力量,促使他用歹毒之恶性湮灭了白衣天使应有的善性?
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,没有人能摆脱竞争,然而,竞争却会使人产生嫉妒,嫉妒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心智,激发出人性卑劣的一面,这就是人性的弱点。正是人性存在着这种无法消除的弱点,所以才产生了社会抑制力,以制约人性的弱点,保障社会的正义。
然而,社会抑制力却不是从来就有的,它需要社会的大机器来制造并运行。这个制造运行的过程充溢在社会的传导链条之中,这个链条时刻传导着社会抑制力,也时刻反馈着社会大机器的运行精准度。从林某投毒案反馈出的是社会大机器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失准运行,社会抑制力并没有在林某身上发挥出作用,所以林某人性中的恶取代了人性中的善。
社会大机器到底是什么?其实就是针对各种利益及价值观总和的充满着正义的修正平衡机制。现实中,应试教育下的同学关系已经被异化成斗争对立关系,一人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他人失败,这使人心理问题越来越多,最后产生心理扭曲,而这一切都是不可预见的,往往发现时就已成为不可逆转的现实。不可预见的是最可怕的,最毒的不是药,而是已经发生扭曲的人心。
也许我们无法苛求完美的人性,因为人性本就无法完美,有善也有恶,但完美永远在前面引导人性前行,前提是必须有一部良好的社会大机器,时刻修正人性。
新闻热点